首件的檢驗重要性
首件產品是每個班次剛開始時或過程發生改變(如人員變動、換料、換模具、設備修理、工藝變更、工裝刀具的調換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幾件產品。
首件檢驗即對每個班次剛開始時或過程發生改變(如人員變動、換料、換模具、設備修理、工藝變更、工裝刀具的調換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幾件產品進行的檢驗。一般要檢驗連續生產的3-5件產品,合格后方可繼續加工生產。
在設備或制造工序發生任何變化,以及每個工作班次開始加工前,都要嚴格進行首件檢驗。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做首件檢驗呢?
一是在生產過程中的首件檢驗主要是防止產品出現成批超差、返修、報廢,它是預先控制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手段,是企業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是首件檢驗是為了盡早發現生產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預防批量性的不良發生。諸如工夾具嚴重磨損或安裝定位錯誤、測量儀器精度變差、看錯圖紙、投料或配方錯誤等。
什么時候要做首件檢驗?通常在下列情況下應該進行首件檢驗:
1.每個作業班次開始;
2.輪班或更換操作者;
3.設備調整或修理后重新啟動;
4.工藝有重大變化,如新工藝或工藝方法、工藝參數變更;
5.材料變更,如新材料、規格型號或廠家變換;
6.工藝裝備變化(包括刀具更換或刃磨);
7.模具修理或更換后。
首件檢驗的產品范圍有哪些呢?
A.產成品
B.工序產品(半成品)
首件檢驗的項目一般包括如下幾項:
1.圖號與工作單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務單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處理、安裝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5.首件產品加工出來后的實際質量特征是否符合圖紙或技術文件所規定的要求。如尺寸、外觀、性能等。
首件檢驗采用三檢制:自檢、互檢及專檢。
三檢制:送檢的產品必須先由操作人員進行“自檢”,然后再由班組長或同事進行“互檢”,最后由檢驗員‘專檢’,確定合格后方可繼續加工后續產品。
首件檢驗后是否合格,最后應得到專職檢驗人員的認可,檢驗員對檢驗合格的首件產品,應打上規定的標記,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產品加工完了為止(所有首件產品必需留樣,留作后續產品對比之用,來看過程是否發生變化,并用記號筆進行標記以示通過首件檢驗)。
首件檢驗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進行加工、進行三檢,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為首件。
做好首件檢驗的方法一般都有哪些呢?
1. 制度規范。要有明確的首件檢驗管理制度/程序,明確首件檢驗的范圍和要求;
2. 明確標準。分工序為需要進行首件檢驗的產品制定檢驗標準。包括檢驗項目、檢驗方法、樣品數量、判定依據等;
3. 認真記錄。要設計并使用檢驗記錄,并在生產現場/崗位/機臺使用,明確記錄的填寫要求。
4. 配備工具。為每一個需要首件檢驗的工序/崗位/機臺配備符合產品測量要求的檢驗工具;
5. 首件保存。所有首件產品必需留樣,并保留到生產結束。以隨時驗證過程變化情況;
6. 動態更新。檢驗標準和記錄不是一成不變,應隨著質量水平的提升或新的質量問題的出現,保存動態調整更新;
7. 檢查驗證。質量管理或檢驗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生產一線檢查首件工作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確保有效落實;
8. 數據分析。管理人員應對首件記錄進行數據分析,發現計量數據的變化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 上一篇:切削液里面的雜油對機床產生的危害
- 下一篇:這些隱形的成本在吞噬著企業的利潤